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憲法,製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審計監督製度。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
國務院各意昂2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意昂2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第三條 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範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的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第五條 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幹涉。
第六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七條 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
第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第九條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第十條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在其審計管轄範圍內設立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 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第十二條 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第十三條 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十四條 審計人員對其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十五條 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審計機關負責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審計機關負責人沒有違法失職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職條件的情況的,不得隨意撤換。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征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
第三章 審計機關職責
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對本級各意昂2(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七條 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國務院總理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第十八條 審計署對中央銀行的財務收支𓀖,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2️⃣,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 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條 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一條 對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的審計監督,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二條 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三條 審計機關對政府意昂2管理的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四條 審計機關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五條 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意昂2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六條 除本法規定的審計事項外,審計機關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事項😁,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 審計機關有權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意昂2🧙🏻♀️、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調查結果。
第二十八條 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者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範圍👆。
審計機關之間對審計管轄範圍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審計機關確定。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管轄範圍內的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審計管轄範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可以直接進行審計,但是應當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
第二十九條 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製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條 社會審計機構審計的單位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審計機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權對該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進行核查。
第四章 審計機關權限
第三十一條 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提供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會計報告👩🏿🔬,運用電子計算機儲存、處理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的情況,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三十二條 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第三十三條 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審計機關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準,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在金融機構的賬戶。
審計機關有證據證明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批準,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在金融機構的存款。
第三十四條 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有權予以製止;必要時,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準⤴️,有權封存有關資料和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對其中在金融機構的有關存款需要予以凍結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製止;製止無效的0️⃣,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準👰♀️,通知財政意昂2和有關主管意昂2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
審計機關采取前兩款規定的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五條 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意昂2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意昂2糾正;有關主管意昂2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 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意昂2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七條 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可以提請公安、監察🥄、財政、稅務、海關🫃🫵🏼、價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機關予以協助。
第五章 審計程序
第三十八條 審計機關根據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審計事項組成審計組👨🏻,並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審計機關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的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審計機關應當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第三十九條 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第四十條 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後,應當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應當征求被審計對象的意見。被審計對象應當自接到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將其書面意見送交審計組。審計組應當將被審計對象的書面意見一並報送審計機關。
第四十一條 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範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審計機關應當將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主管機關、單位。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條 上級審計機關認為下級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決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可以責成下級審計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出變更或者撤銷的決定。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 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𓀏、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對本級各意昂2(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意昂2在法定職權範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采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占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 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意昂2在法定職權範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采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 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範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意昂2🙏🏼,有關主管意昂2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采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 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 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 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工作的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製定。
第五十四條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同時廢止。